鋼結構房屋造價比傳統混凝土結構房屋高是存在觀念障礙。鋼結構房屋表面上的高造價,完可以通過建造過程的綜合平衡予以消化。新建設成的鋼結構住宅房屋價格略高,是被房地産開發商炒上去的,實際上,它與傳統鋼筋混凝土住宅的造價差不多。
現在,在我的住宅體系當中,很多的建築結構采用了鋼結構。但是因為鋼結構在我的建築體系中使用的時間不是很長,所以對于些高層建築,鋼結構造價更具優勢。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住宅相比,鋼結構住宅在施工和綜合益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優勢:自重比較輕,比鋼筋混凝土結構要輕30%~50%;斷面小,室内建築布局靈活,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可增加建築有面積8%左右;施工方便、周期短,不受氣候和季節影響,建造速度快。
般說來,單棟二層以内鋼結構住宅的主體結構從加工到現場安裝完畢僅需10天左右,從基礎施工到新房交付使用僅需1個月,而同類鋼筋混凝土住宅則需要2個多月。建造房屋是項系統工程,包括設計、制造、運輸、安裝、維修和管理等諸多環節,這些環節都将增加房屋建造的成本。因此,應綜合看待成本問題,它還包括隐形成本,而不應僅僅着眼于多用了幾公斤鋼材。
對于項高層建築工程來說,結構造價所占比例不到工程造價的30%。結構造價又分為上部結構造價和基礎造價,鋼結構在工程總投資中僅占10%。此外,相對小巧的鋼結構部件的運輸成本也較低。以近年建造的青年公寓為例,該建築為11.7萬平方米的6層樓,采用小柱網框架-核心筒(H型鋼柱)結構體系,抗震設防為8度,工程造價每平方米僅為1285元。家表示,鋼結構房屋的土建造價盡管比鋼筋混凝土住宅高10%~20%,但鋼結構房屋可在基礎造價方面節約30%的資金,此外鋼結構房屋工期縮短後也可節約不少開支。綜合考慮以上因素,鋼結構房屋的造價大緻可與鋼筋混凝土住宅持平,别是随着樓房層數的增加,鋼結構房屋更具成本優勢。